找到相关内容250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学的儒学化与儒学的佛学化”——以《坛经》、《复性书》为例

    相对应的直观体证的思维方法,对中国传统儒学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。在佛教思维方法的影响下,宋明“新儒家”一改传统儒家“天人合一”的思维模式和“修心养性”的修养方法,易之以“心性本体”的思维模式和“发明...如何根源于“天道”,人们应该如何“修心养性”以合于“天道”,那么,“新儒学”的思维方式则更倾向于“天人本无二,更不必言合”,亦即“天道”、“心性”本是一体,都是“理”(或“心”)的体现,在“天”曰“天理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3864649.html
  • 玄高——愿生恶世中 度人出苦海

    会和我一样,只有玄畅能够南行。你们死后,佛法便会再兴。你们要好好修心养性,不可动摇信仰,中途后悔。”说完便卧下气绝。   北魏的僧正(管理佛教事务的官吏)法达,早就对玄高钦佩不已,但一直未能从他受业...

    佚名

    |高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06582610050.html
  • 僧伽是否消极者

    消遣。总之,他们的积极是在物质方面,而在修心养性方面,肯定是消极的。  出家人既不要男婚女嫁,当然就不会生儿育女,全无家庭累赘,所谓︰“一钵千家饭,孤身万里游。”又云︰“见到山门就是家。”食住不成问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2447670.html
  • 五台山佛学茶艺队礼佛茶演示解说词

    寺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,佛文化与茶文化结合,形成了“茶禅一体”的“茶礼规范”。“焚香引幽步,酌茗开净筵”,寺院僧尼用茶敬佛、敬师、献宾客,供自己与善友品饮,谈佛论经,修心养性,形成了庄严肃穆的“茶礼”,...

    李亚民 薄良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5750988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中“空有不二”的哲学思想

    因此社会上总会出现那样一些人,他们以为自己贫穷而空空如也,于是为了摆脱贫境而走上盗窃、抢劫、杀人,贫污等犯罪道路,最终还是毁了自己。如果能够认真学习佛教哲学,潜心领会佛法,修心养性,那么就能做到洁身自爱...

    李海兵 刘荣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1351287.html
  • 宋濂的佛教思想

    儒家的“存心养性”与佛教的“明心见性”,虽有形式上的差异,但本质上都是圣人之学,源于一心。“其心同其理同也”,推及具体修心养性功夫,两者也就一致同归了。   宋濂在《金华清隐禅林记》中又指出,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3153557.html
  • 耀智法师文化弘法惠及善众

    和解》的教学工作。  禅坐法门是佛教最基本的修行方法, 每天处在繁忙和紧张工作中的居士门, 通过静心禅坐修心养性, 松弛神经, 调理身心, 图书馆于2002年6月开办了“佛教青年静坐班”, 每逢周六、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84953623.html
  • 开发晋北佛教文化 建设山西和谐社会

    信众资源,对社会和谐、道德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。不可不知。  二 佛教文化的精神实质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,是当今各界人士修心养性重要的精神家园,有特别的“解毒机制‘。对平衡心态,构建...

    法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90759089.html
  • 从《楞伽经》谈禅宗修身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

    变幻,都是心识的迷失。这种理念对于引导人们摆脱世俗名利的束缚,淡泊名利得失,修心养性,正确对待人际往来之间所反映出的各种利益关系,都有积极意义。《楞伽经》中论述的心之:妄想的认识,对人的理性回归的感召...

    荆三隆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2059466.html
  • 夏日午后读禅诗

    。因而使得“境”变得悠远、空灵。旧禅诗是农耕时代的禅诗。当时的交通工具是牛和马、牛车、马车。方圆二百里就是一个很大的范围。那时的僧人修心养性“悟禅”,要比当今数据时代的生活在五光十色的都市凡俗诗人“...

    王心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3361312.html